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

《別有目的的小意外》︰你幫他想像未來,他幫你按下購買

 


本書在探討什麼是有效的訊息結構

因為我的工作環境使然,需要大量的職場溝通,不管是對下屬、平行、或是對上司,常常需要說明做法、解釋數據、簡報提案,所以我對「什麼樣的論述結構,最能讓對方接受這件事很有興趣。

本書作者卡門博士,是一位探討神經科學的認知學者,專門以神經科學運作的方式去理解,為什麼人類會無視某些訊息,又為何會記住某些訊息,進而採取行動?

如果你從事行銷廣告,或是身在需要長時間與人接觸的業種,那本書的觀點就很值得一讀。

 

訊息要符合人們會不斷想像自己的未來」這個前提

書中反覆提及的重點,就是「人類會不斷設想未來」,所以我們在設計訊息的時候,思考的基準是如何讓對方的未來更美好。我們可以把自己定位成對方的協助夥伴。

如果我們的訊息,對對方來說不具未來性,那麼,這個訊息就不會在他腦中留下記憶點。這是因為,人類的大腦只想省力,沒有未來性的訊息不會牽動自己的生存機率,因此大腦不需要特別編碼記憶,你傳達的訊息就會徒勞。

反之,具有未來性的訊息,符合了人類得以演化至今的關鍵「趨吉避凶」,因此容易被記住(書中把這叫「前瞻性記憶」)。而訊息能被記住,就意味著對方有更高機率採取相對應的行動。

試想一下,在以前,一個人如果不能根據周遭狀況(訊息)預判未來,他可能下一秒就誤入叢林,被毒蛇咬死了。把這個概念放在現代,也是一樣,如果一個經營者不能根據某些條件預判未來情勢,他的公司可能就倒閉了。

因此,我們要設法讓想要傳達的訊息,成為對方未來做選擇時的基礎。

 

有效訊息的兩個核心︰情緒、動機

這也是本書貫穿每個篇章的重點,能幫助對方想像未來的訊息,都含有情緒和動機因子︰

● 情緒的定義︰當人們接近獎賞、或遠離懲罰時,所產生的心理狀態。

● 動機的定義︰由情緒狀態引發的動作執行機率。

 


如圖所示,一段有效訊息,需要能幫助對方想像未來,並且能夠帶有接近獎賞、遠離懲罰的情緒性質(獎懲不一定單指錢),這樣就能提高對方的行動機率,完成生意、成交、或做出決策。

「對方採用A訊息,能拓展更大的事業範圍」 接近獎賞

「對方採用B訊息,能避免造成更大的事業損失」 遠離懲罰

 

情緒催動是基本,後續要再進一步強化動機

現在我們知道,催動情緒能誘發對方做出決策的欲望,但這還不夠,我們還需要幫助對方提高動機。

影響動機的因子有四個︰

● 執行成本︰執行起來是否很麻煩、是否很費力?

● 風險︰執行時,是否有很高的不確定性?

● 時間延遲︰執行後,我要等多久才能領取獎賞、或遠離懲罰?

● 社會影響力︰執行後,我能獲得社會、企業、所屬組織良好的觀感嗎?

執行成本越簡單,動機越高;風險和不確定性越低,動機越高;時間延遲(通常)越短,動機越高;社會影響力越強,動機越高。

在我們想傳遞的訊息裡,埋入對方未來想像時的情緒,並且輔以四個影響動機的要素(符合越多越好),那麼雙方就越有機率達成共識,促成合作。我們可以說,從神經科學的研究觀點來說,這就會是一段有效的訊息結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