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

《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》︰如果我們是當時的日本人,真的會反對開戰嗎?



日本對外戰爭,是很嚴重的罪惡行為……

這樣寫可能很挑釁,但這並不是作者的原意(當然更不是本人的XD)

以目前的大中華黨國史觀之下,我們所接觸到的日中關係,多半是以那個時候日本很壞,殺了很多人為基調,作為後續論述的延伸。所以,在讀日中近代關係史時,會讓人多少預設「中國是受害者」的心理,立場上就會比較傾向同情中國、討厭日本。

瞭解了中國立場,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,個人很推薦這本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

本書作者是東大教授加藤陽子,主要研究日本近代政治、軍事、戰爭史。這本書之所以有趣,是因為她從日本本身的角度,闡述了從甲午戰爭開始後,日本對外發動後續戰爭的原因。

內文裡,作者並不迴避日本的戰爭罪行,而是希望讀者理解,在當時那樣的國家氛圍之下,如果自己是當時的日本人,我們真的能有把握,冷靜地拒絕開戰嗎?」。從現在來看,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抽身,來指責日本的不是和殘酷,於是作者把我們帶回了當時的時空背景,理解日本開戰的脈絡和焦慮,感受一下當時的人們怎麼思考戰爭。


▋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日本生存的必要防衛

簡單的說,日本對外開戰、或是侵略行為,全都是基於「為了保護日本生存的必要防衛」。這樣的「積極防衛心態」不斷被處處積累的焦慮感誘發,導致戰線越擴越大,終致自我毀滅︰

1894年甲午戰爭︰確保朝鮮中立,解決日中問題,同時防止俄國南下。
1904年日俄戰爭︰增強對朝鮮影響力(最終併吞),解決日俄問題,順勢取得滿洲部分權益。
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︰奪取山東半島(膠濟鐵路)、南洋群島,擴大自我防衛圈,防禦中國和美國。
1931918事變︰日本認為其在中國的滿蒙利益,事關本身的國防安全,加上與中國逐漸交惡,為保護自身利益,關東軍遂策劃此次事變(以日本軍部觀點來說,滿蒙利益同時也在替未來對美、對蘇戰爭做好準備)
1941年太平洋戰爭︰驅逐東亞歐美勢力,確保日本安全,同時建立大東亞新安全秩序。(再加上日本的最重要戰略原料石油被禁運,導致對美開戰,襲擊珍珠港)

最後就是我們所知道的,日本於1945年被美軍空投兩顆原子彈,炸死十幾萬人,二戰宣告結束。日本憲法被盟軍重整,日本本土被軍事接管並凍結主權,直到舊金山和約簽訂為止


戰後中日兩國,歷史的弔詭

二戰後,我們大致處於和平時代,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的人們,在戰爭摧殘下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,去渡過生命的每一天。

戰後,由於GHQ麥克阿瑟的介入,日本重建了憲法(重建最根本的社會契約)。這部憲法的國體,從天皇轉移到了日本國民,並且封印了軍事,在後續的美日安保條約之下,日本和平至今。

諷刺的是,身為戰勝國的ROC中華民國,隨即爆發國共內戰,中國人殺中國人的死傷和規模,竟遠遠超過當時的日本侵華,最終由共產黨取代ROCPRC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功建國。

戰時軍國獨裁化的日本,在戰敗後獲得了民主重生;戰時獲得民主國家美國援助的ROC,戰勝4年後被取代,中國大陸遭到赤化,極權至今。

歷史的弔詭之處,遠遠超乎我們想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