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《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》︰從日本右翼觀點來看近代中國秩序,以及台灣




什麼是右翼史觀

本書作者,是知名的日本右翼史學家宮脇淳子,本書監修是她先生,也是有名的史學家岡田英弘。

日本的右翼史觀,是一套試圖讓國家正常化,並在二戰戰敗後,導正被左派框住的大和平主義。如解除武裝、不設軍隊、一億國民總懺悔、接受中共的「日本侵華」史觀(作者宮脇淳子說這叫「自虐史觀」)

關於右翼觀點,很推薦蔡依橙校長所寫的《大東亞戰爭肯定論》書評,更詳細。


日本右翼史觀,怎麼看共產主義?

宮脇認為,如果站在右翼角度,會發現中國並不存在「共產主義」。雖然中國目前仍掛著「中國共產黨」實行統治,但實際上早已導入市場經濟,根本不存在全體均分的社會。中共僅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統治權,所以宣稱「現在做的事情,是為了將來共產主義的準備階段」而已。

另外,宮脇在書中提到一段敘述很傳神︰

「雖然現在的中國也說共產主義,但沒有人實踐共產主義的內容;現在的中國也提民主,但也沒有人實踐民主。也就是說,現在的中國既沒有共產,也沒有民主。」

確實是這樣,沒人知道現在的中國,到底還相信著什麼。


近代中國史的起點

從右翼觀點來說,中國近代史的起點,是始於1894年的甲午戰爭,而非仇日的毛澤東所定調的1840年鴉片戰爭。

這是因為甲午戰爭後,清國才真正警覺到事情不對勁,並開始產生如康有為的救國變法運動(雖然最後失敗),其參考的對象,正是日本的明治維新。但因為毛澤東仇日,所以擅自解釋中國歷史,以「中國人民自英國到來,並敗於鴉片戰爭後開始覺醒」為歷史解釋定調。


真的有什麼「XX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」嗎?

反對被中共統一的台灣人,最常聽到、也最討厭的,就是中國常喊的「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」。但,真的有什麼是「中國自古以來」的東西嗎?

宮脇指出,事實上,「中國人」這個整體的國族概念,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產生。在這之前,中原大陸這片土地上,是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、語言、民族、文化脈絡,是個各群集合體的半封閉體系,並沒有什麼「散布在中原大陸的所有人民,都認同我們大家叫『中國人』」這個意識。

對於滿洲人統治的清國來說,鴉片戰爭不過是南方的區域戰爭、甲午戰爭則是日本國軍和李鴻章的北洋軍隊戰爭(甚至北洋有一半是李的私兵,中國軍隊直到1949年以前都未統一) ;中華民國僅在南方建立,清朝遺緒還在北方,而且中國各地軍閥林立,毫無「統一意識」可言。

更甚者的案例,清國在鴉片戰爭割讓香港;清國在甲午戰爭割讓臺澎;清國在日俄戰爭中,對滿洲紛爭發表彷若置身事外的中立宣言(滿洲是你大清的重要國土耶,別人跑進你家打架,結果你宣布中立?XD) ;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脫清獨立,之後再獲得中華民國政府的追認。

以上這些,實在看不出到底有什麼是「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」。


台灣需要建立自己的防衛觀

依本書的概念回到台灣,一個國族、主權要能安全,要有像右派一樣明確的安全防衛意識,是很重要的。台灣人需要建立一套,屬於台灣自身觀點的右翼論述,培養自己的信心,尤其是在長期黨國教育之下,那些混亂的身份認同。

宮脇提到一個重點,從歷史來看中國國民黨、中國共產黨,會發現雙方不過都是軍閥而已,都是為了獲取自身利益、地盤,擅自扭曲歷史、互相殺害(你看花園口決堤、長春圍城戰,這些中國人其實並不在乎「中國人」)。換句話說,軍閥根本不存在「保護國家」的想法,軍閥並不是依照理念行動的。

國共兩黨在大陸時期,因為對日抗戰而結合,那時共同的敵人是日本。國共兩黨在現在,因為對台灣抗戰而再度結合,這次的共同敵人是台灣(這是事實,看看那些統派叛將、八百壯士、黨國高官的言行,即便國民黨在台灣,依然把台灣當敵人,現在更明顯了)。這是一件非常可悲且荒謬的事,也是我們正在承擔的麻煩。

我相信作者宮脇的警告,從歷史來看,事實就是紅藍一樣爛,雙方都是軍閥的變形而已。衷心希望台灣人,要有深刻的防衛意識,認清這世界上,就是有人對你抱持極大的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