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作者Roger Bootle是英國的權威經濟學者,以精準的預測能力備受推崇。著名的歐洲最大總經顧問公司「凱投宏觀」(Capital Economics),就是他創立的。
我覺得談論AI的書,可能會有「時間差」的問題,因為現在產業變革太快,常常書才剛寫好沒多久,就有新產品出來把你的論述推翻掉了。所以,如果碰到AI或科技類的書籍,特別是在ChatGPT出現之前寫成的,我都會謹慎看待。
翻到這本書底頁,Copyright是2019年,確實是在ChatGPT之前寫成的。但是不用擔心,作者知道這一點,所以本書在出版時,作者有多寫一篇文放在最後說明,即便是ChatGPT誕生的現在,他也沒有改變書中的觀點。各位可以放心閱讀。
▋AI革命跟工業革命有不同嗎?
有一派悲觀的學術觀點認為,機器人與AI革命跟過去的工業革命不同,這次將不會有新工作來取代舊工作,他們認為AI世界是人類的末日。
針對這派看法,作者經過一些推論,他的結論是樂觀的︰AI革命跟工業革命,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。未來的AI世界,可能只是工業革命的延伸,就跟過去一樣,確實會有部分舊工作被取代,但也會有新工作被創造出來。未來並不會有像悲觀論者說的,將出現大規模失業。
整體而言,機器人與AI革命,經過一些負面的抵消因素後,仍會有強勁的總需求淨提升,同時也帶動經濟成長。未來世界的人類,朝向普遍富裕的可能性更高。
但是,這個變化提升的程度,不是我們想像的一飛衝天型,它更可能會出現在發展的中後期(因為具有延遲性),或者也可能類似S形︰一開始很緩慢,接著爬升速度變快,到了頭部又慢下來。
因此,最有可能的情況是,人類在一開始,會過度高估AI革命的發展速度,我們會覺得怎麼不如想像中快,但後來不知不覺,又發現自己快要跟不上了。
我覺得,作者提出AI革命具有延遲性的特性,值得特別注意。我們能做的,就是關注期發展態勢,審視自己有沒有與時俱進,學習相對應的知識和能力。
▋AI可能會創造什麼工作需求?
這是我對AI領域最關心的問題,作者也有提出明確的說法,有四個產業可能興盛︰醫療保健、休閒活動、個人發展、老人照顧。
在可預見的未來,隨著收入和富裕程度提高,「減少總工時」會是趨勢。這意味著,許多人將從工作中解放出來,選擇更多的休閒時光。再者,隨著富裕國家的人口高齡化,醫療保健、老人照顧產業會快速發展,雇用需求也將增加。
在這些領域,機器人與AI將會「輔助」從業人員(注意,不是「取代」),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效率提升。這些人將可以空出時間,更少浪費時間耗在機械性的流程,提供更多人際互動與服務。
譬如說,現在的服務業,已有更多餐廳導入貓咪收盤機器人,讓服務員能更專心接待客人;醫療方面,也開始有AI協助判讀病情,幫助醫生找出更準確的治療方式;長照方面,能讓照顧員用機器幫客戶清潔,他們就能將心力放在和老人聊天說笑,這些溫暖的互動才是高齡者需要的。
至於個人發展方面,其實人類終究還是享受和人類之間的即時性互動,這是我們獨有的精神心智,AI難以取代。所以,像是個人自媒體發展、專家建議、公眾輿論、體育賽事(總不能叫AI機器人來踢足球吧)、人際關係等,需要「對人交流」之類的領域,都會持續發展興盛。
▋但要注意,還是會有輸家啊
雖然作者推論,未來的世界將更趨向富裕,但在AI世界下,仍會有輸家。
譬如,網路資通訊興起後,造成了「勝者全拿」現象。這其中的關鍵在於,網路通訊技術打破了「距離」限制,讓強勢企業可以跨越各國,讓本來生存在某地的二、三線的廠商,變得難以經營下去。
針對這個觀點,我的經驗是,像是國際訂房網Agoda、Booking興起後,用很快的速度進入台灣,讓本來在地經營已久的四方通行、易遊網等資源較小的企業,被不對等的力量碾壓過去。這些本土企業很努力,但幾乎難以抗衡,一大塊本來屬於台灣人的訂單來源,就從國內本土平台,被吸到Agoda這些外商手裡。
而這些國際企業,在AI導入之後,可以做到判斷未來需求,以調整價格;或是用大數據篩選,找出最強勢的促銷方案。這些AI輔助能力,都正在進一步強化跨國企業的競爭護城河,形成大者恆大的壟斷局面。未來的競爭態勢,可能是高度的馬太效應。
至於「個人工作發展」,作者說,如果你是從事高度機械化,不需任何變通,不知如何與人互動的重複性工作(不見得是體力活),那麼被取代的機率最高;相反的,那些有辦法、有能力與AI協力配合的人,最有機會成功︰你未來的收入,將取決於你和機器人合作的狀況如何。
▋從機器人與AI目前的限制,看出人類的發展機會
慶幸的是,雖然AI的發展潛力很強,但仍有它無法取代的工作。
作者整理出的技能共通性是,這些工作都必須具備高度的「人類特質」︰創造力、感知情緒、運用常識的應變能力、複雜且不確定性高的倫理判斷等等。
這是因為,人類只能「感應」到人類,我們就是很難對機器產生感情。上述這些軟性能力,屬於人類獨有的特性,這就是我們的相對優勢。
可以推測,在未來的世界裡,博雅教育需要更深化,因為這會影響我們對事物、現象、人際的體察能力。同時,除了個人專業以外,我們整體的表達能力和人文素養,會讓我們在AI時代更有競爭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