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

《珍珠港: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》︰日軍攻擊珍珠港,半藤一利的三個視角


我們都知道,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,是導致美國對日宣戰的引爆點,但是其中更細緻的脈絡,像是山本五十六大將、機動部隊的南雲忠一、蔣介石、邱吉爾、羅斯福、希特勒等人,他們從事發前到事發後,都在想些什麼?日本國民、美國國民的想法是什麼?

想要了解這些人的想法,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,讓這場改變世界局勢的事件發生,很推薦這本《珍珠港: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》。

關於本書作者,之前看蔡依橙校長推薦過他的《燃燒的海洋》和《日本最漫長的一天》,是可信且嚴謹的。《燃燒的海洋》在講1944年,發生在菲律賓的雷伊泰灣海戰;《日本最漫長的一天》講的是1945年,日本宣布戰敗投降當天的狀況。

至於本書的主要時間軸,則大約在於,從日軍侵入法屬印度支那南方開始,到美國石油禁運迫使日本談判,再到珍珠港事件結束的隔天,約4個月左右。其中,主要吸引我的,是因為這本書在這段期間中,擷取了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︰


不是侵略,而是自我防衛

1941年12月,日本攻擊珍珠港,其用意不是「侵略」,而是「自衛自存」。

你大概很難想像(或認同)「日本是自衛」而開戰這樣的說法,因為多數戰後的史觀,都是以「日本偷襲、邪惡日本」的盟軍勝方觀點去帶。但是,如果我們從當時日本本身「高度憂患意識」的民族性去了解,就可以理解他們為何會有這樣的作為了。

日清戰爭,為了防範俄國擴張侵害到日本,必須與清國一戰來確保朝鮮中立,這是為了「自衛」;日俄戰爭,也是為了防止俄國擴張與確保朝鮮利益,而與之一戰,這也是為了「自衛」;所以,194112月的那個當下,為了確保本國利益(主要是石油,和其他物資)以「避免亡國」,必須與美一戰,這當然也是為了「自衛」,這就是日本的看法。


最後通牒《赫爾備忘錄》的提出過程,始終是個歷史謎團

1125日至26日,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,關於日美關係,美國國務卿赫爾突然放棄了原本可能可以避免戰爭、趨向主和的《暫行過渡辦法》,而突然提出對日超級強硬的《赫爾備忘錄》,這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?

是赫爾本身改變心意嗎?還是英國首相邱吉爾的電報改變了這一切?還是蔣介石、胡適的極力反對所致?還是總統羅斯福本身就有其他想法?這部分的歷史頗為混亂,作者在此處著墨很深,但無法有一個定論。可以看得出來,作者認為,在這一天兩種方案的突然轉變,就是爆發戰爭的關鍵一著,經歷二戰時期身為日本人的作者,那股痛苦、懊悔的心情,在書裡這部分可以明顯感受到。

很難想像,但各國元首「皆大歡喜」

當日軍攻擊珍珠港一事傳開,各主要大國元首的態度,除了一開始的震撼,更多的情緒,反而是鬆了一口氣,甚至「有點藏不住興奮」。

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當然不用講,這個宣戰行為,除了是為突破美國石油禁運所造成的資源危機,更是一舉紓解了國民累積已久的苦悶。對於日本人來說,攻擊珍珠港這件事,彷彿一切撥雲見日、海闊天空,讓緊繃的陰鬱氛圍鬆了一口氣,振奮地準備「迎接更美好的未來」(當然,後來並沒有)

中國方面,蔣介石更是興奮至極,因為美國終於有突破口對日宣戰。這對於中華民國來說,是正式且堅強的援軍,讓他們終於可以從1937年中日戰爭的掙扎中,獲得一定程度的補血。

納粹德國希特勒方面,當他得知日軍攻擊珍珠港時,一方面除了狂喜,另一方面認為,除了可以激勵因為巴巴羅薩行動而陷入泥淖的德軍士氣外,也可讓美國分散之前聚焦歐洲戰場的心力。

史達林方面,雖然對此事保持著冷靜「不太插手」的態度,但他對於日本可能因此沒有餘力對蘇聯開戰,而感到鬆一口氣。畢竟,整個蘇聯,之前其實都不太相信日本會謹守《日蘇中立條約》。

其中,羅斯福的反應是最有趣的,也因此有許多評論家、歷史學者,從他的言行舉止來推測美國的陰謀論。他們認為,這是美國一直想要開戰但找不到理由,所以決定故意犧牲一處讓日本優先擊出第一發,進而讓美國取得正式參戰的大義名份。

在日本攻擊後的幾個小時內,羅斯福就召開了緊急戰爭會議,但是按照當時描述,這場會議氣氛非常「輕鬆悠閒」,羅斯福甚至還花了20分鐘,教大家怎麼在緬因州抓龍蝦。另外,最重要的是,日本的攻擊,也讓這場會議所有與會人員確認,對於美國正式參戰,美國國民的輿論和士氣,應該會讓他們獲得壓倒性的支持(事後也證明確實如此,美國國民完全被珍珠港事件激怒)

就這樣,對於珍珠港事件,各國元首反而「皆大歡喜」︰你對我發動攻擊很爽,我對你宣戰也很爽,大家各取所需有東西可以回去交代。

結論︰理解雙方國民的想法,會增進對脈絡思考的立體感

本書的後半部,擷取了非常多美日雙方國民(一般人、評論家、作家)的觀點和記錄,當時的美國人怎麼看待珍珠港事件?當時的日本人怎麼看待珍珠港事件?

我認為從「國民的角度」去理解,可以補足之前只從政府官方主導的史觀,更能體會兩者民族性和文化的差異特別是日本。

日本人舉國上下,真的全心全意相信,攻擊珍珠港這件事是「捍衛正義、自衛自存」,他們不是從「侵略他國」去看待,這點是我從本書認知到的觀點,也讓我從之前「日本邪惡說」的單一觀點,去看待珍珠港事件的前因後果,獲得了更多面向的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