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提到,本書的基調,是《快思慢想》中人類的兩種決策模式︰系統一、系統二。這兩種模式的運作如下︰
.系統一︰快速、直覺、情緒本能
.系統二︰慢速、理性、深思熟慮
事實上,不論我們什麼樣的決策行為,都無法繞開這兩種模式。更重要的是,它們不會隨著科技改變,也不是必須時常翻新的經濟理論,因為這是人類幾百萬年演化出來的大腦運算方式。你也是、我也是,大家都是。
記住、並掌握這種結構,當我們在思考行銷、簡報、傳達訊息、溝通、領導管理時,依照它們來構思內容(如何安排、怎麼表達、內容與對方何干),會是非常高效的技術。
▋系統一的四步驟
系統一影響大部分的人類行為,因為我們的大腦非常懶惰,系統一快速、直覺,依靠情緒來驅動行為,有四個步驟︰
1. TA遭遇某事件或情境
2. 此事件,是增強、或損害了TA針對該議題的價值觀(信念)
3. 因此,TA產生了正面、或負面情緒
4. TA作出決策,目的是想要逃離痛苦、或接近快樂
▋系統二的五步驟
系統二影響小部分的人類行為,當遇到需要複雜思考的狀況,我們會進入慢速、深思熟慮的運算,有五個步驟︰
1. TA遭遇某事件或情境
2. 此事件,是增強、或損害了TA針對該議題的價值觀(信念)
3. 因此,TA產生了正面、或負面情緒
4. TA開始深思熟慮、理性思考
5. TA作出決策,目的是想要逃離痛苦、或接近快樂
▋「先情緒,再理性」,而理性不一定需要出現
從上述可知,系統二只比系統一多一個步驟,剩下全一樣。重點是,就算好不容易進到系統二的理性計算,系統一的情緒影響力也不會消失。「情緒」可以說是所有決策行為的基石,世上不存在不含情緒的決策。
結論是,如果我們要影響目標對象或群體,就要優先影響他們的情緒(確認我們提供的素材,可以激發他們,出現我們預期的情緒,不論正面或負面),再提供相關論證或數據,回應他們少數有可能進到系統二的理性質疑。
舉凡任何你想要影響的對象(不論是販售、簡報、教育、溝通),我們都可以記住「先情緒,再理性」這個結構,甚至大多數情況,群眾根本不會進到理性階段,就已作出決策了。